政治

2017.01.07

華盛頓
歐洲正在同時遭受政治、經濟和安全等一系列危機的打擊,這些危急令人對歐盟的未來以及同美國的關係產生懷疑。

“歐洲和太平洋區域”包括擁有28個歐洲成員國的政治經濟聯盟和全世界強大的防禦同盟——北約。

共同的價值觀和重疊的利益是美國和歐洲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的基石。分跨大西洋兩岸的雙方在世界很多地方面臨一系列共同的挑戰和危機,同時雙方都支持民主、開放的社會、人權和自由市場。

但是很多專家認為,歐洲正在逆流中前行。德國駐美國大使彼得·維蒂格就是其中的一位。

2017.01.06

倫敦
自從俄羅斯在2014年強行兼併克里米亞以來,莫斯科與北約在過去的分界線一帶部署了部隊和武器,雙邊的緊張關係上升到冷戰以來的最高點。分析人士表示,這裡的軍事對抗危險是幾十年來最嚴重的。美國行政當局的新舊更替將對北約和俄羅斯之間關係產生重大的影響。不過,美國之音記者亨利·里奇威爾的報導說,分析人士認為,2017年東西方緊張關係的新時代如何變化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去年10月俄羅斯把“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部署在加里寧格勒。俄羅斯的這塊飛地與北約成員波蘭和立陶宛相鄰。俄羅斯還在西部邊界沿線進行了一系列軍事演習。

2017.01.05

華盛頓
聯合國安理會對於星期二兩位摩洛哥籍聯合國維和部隊人員在中非共和國被打死表達“最強烈的”的譴責。

當時聯合國維和人員正在護送運輸燃料車隊的途中遭到襲擊,不明身份的襲擊者後來逃入叢林。

聯合國安理會星期三發表聲明說:“針對維和部隊人員的襲擊有可能構成戰爭罪,”並且“強調襲擊者最終會被繩之以法。”

中非共和國自2013年就陷入混亂,當時穆斯林反政府力量推翻了博齊澤總統,控制了這個以基督教為主的國家。

聯合國2013年12月派遣約1萬3千維和部隊到中非,主要是為了保護當地民眾。

照片:台灣外交部北美司副司長徐佑典

2017.01.05
台北
台灣外交部官員表示,台灣在密切關注即將就職的川普總統內閣人事的任命,希望透過有關管道跟他們表達台灣關心的議題,提升台美之間在各層面的高層互訪。另一方面,台灣低調處理蔡英文總統訪問中美洲過境美國期間,蔡英文團隊是否和川普過渡班子接觸或會面的外界關注。

在台灣外交部星期四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北美司副司長徐佑典說,台灣在持續關注川普政府的內閣人事任命。

2017.01.05

華盛頓
美國國會參議院軍事委員星期四將舉行聽證,聽取奧巴馬政府對於俄羅斯涉嫌干預美國2016年大選以及騷擾美國外交官的反應。

委員會主席、資深共和黨參議員麥凱恩星期三稱俄羅斯的干預為“戰爭行為”。美國情報部門關於啊年,包括國家情報總監克拉珀將出席作證。

麥凱恩在國會山告訴媒體說:“如果你試圖摧毀民主的基礎,那麼你就是要毀滅一個國家。 ”

2017.01.03
台北
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星期二舉行揭牌儀式。儘管日本方面淡化名稱的變更,但是亞東關係協會會長邱義仁說,經過40多年的努力,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終於正名。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沼田乾夫在揭牌儀式上說明了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更名的原因。

2017.01.01

台灣副總統陳建仁日前表示,台灣同梵蒂岡的外交關係正常,並穩健持續地往好的方向發展。不過,有分析認為,隨著中國在國際上對台灣打壓的加大,可能還有會一些國家同台灣斷交。

台灣副總統陳建仁在2016年歲末表示,台灣同梵蒂岡的關係目前都很正常。

此前有媒體報導,中國和梵蒂岡在頻繁接觸,梵蒂岡和中國就主教任命等議題可能達成妥協,梵蒂岡可能是下一個同台灣斷交的國家。

2016.12.30

華盛頓
美國總統奧巴馬對俄羅斯實行新的製裁,回應俄羅斯進行網絡襲擊干擾11月的美國大選以及騷擾美國駐莫斯科外交官等行為。分析人士認為,川普上任後要推翻這些制裁可能會面臨國會的阻力。

奧巴馬總統說制裁行動是“對於那些違反國際行為準則、試圖損害美國利益的行為做出有必要和恰當的回應”。

奧巴馬星期四下令制裁9個俄羅斯個人和實體:兩個俄羅斯情報機構-俄羅斯軍事情報總局GRU和聯邦安全局FSB;四名軍事情報總局成員,還有三個為軍事情報總局提供物質支持的企業。

2016.12.29

台北
台灣對日本從明年1月1日起把目前的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更名為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表示歡迎,認為這印證了台日雙邊關係朝正確方向發展。中國對其所說的日方在台灣問題上採取的“消極舉措”表示強烈不滿,強調反對任何製造“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的企圖。

台灣外交部發言人王佩玲星期四在例行記者會上對日本駐台灣機構名稱的更名表示歡迎。

王佩玲說:“關於日方交流協議將從明年1月1日開始,更名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我們認為這一發展充分反映了台日雙方密切友好的關係,是一個非常正面的。外交部表示歡迎。”

2016.12.28

歌藍東京
即將過去的2016年,是日本對抗中國的政治意識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鮮明的一年。二十一世紀初還樂於在中美之間扮演關鍵“第三者”的日本,2016年已意識鮮明地在防衛、外交、經貿、金融等各領域加強日美同盟,務求對抗致力軍事和力爭改變世界秩序的中國。

2016年1月4日,日本剛過完新年假期、各行各業開工第一天,外務省公開批評的首個國家就是中國。外相岸田文雄在記者會上稱,中國利用在南中國海建造人工島機場跑道實施試飛行動“是國際社會共同憂慮的事務,日本為了維護開放和自由的海洋,希望與有關各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