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協定達成令中國離全球貿易規則主導權更遠

中國時間: 18:20 2015年10月07日星期三
華盛頓
美國和多個亞太國家達成了“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但沒有中國參與。奧巴馬總統說,不能讓中國等國家製定全球貿易規則。有分析認為,TPP協定的達成恐令中國失去了在21世紀制定全球貿易規則和標準的機會,儘管在短期內不會對中國構成明顯衝擊。

歷時5 年多,TPP 談判終於完成

10月5日,包括美國、日本、加拿大、墨西哥、智力、越南和新加坡等12個國家負責貿易的部長級官員在美國亞特蘭大宣布,他們成功完成了“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即TPP的談判。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最重要的貿易國家之一的中國沒有加入TPP的談判。

在中國大多數人仍在享受“十一”長假的時候,歷時五年多艱苦談判的TPP協定昨天(10月5日)終於宣告完成。TPP最初由智利、新加坡、文萊和新西蘭四個國家在2005年發起,美國於2008年加入談判,並提出要建立一個面向21世紀的高標準、更廣泛的區域性貿易一體化協議。目前,12個TPP創始成員國的經濟總量占到全球經濟規模的40%,凸顯該協定對全球經濟、戰略和地緣政治的影響力。

中國對TPP 心存疑慮

中國官方的新華社(10月6日)稱“全覆蓋”和“高標準”是TPP協定的主要特點,“希望以此為樣本重塑亞太乃至全球的貿易規則”。美國總統奧巴馬就TPP協定達成發表聲明時也再次強調,“美國不能讓中國等國家書寫全球貿易規則”。

旅居美國的獨立經濟學者秦偉平認為,TPP協定的達成會給處於“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構成巨大衝擊。“TPP出現的一個直接結果將是外資企業撤退到簽訂TPP協議的國家,甚至一些中資企業為了自己的發展、拿到訂單也會撤退到越南等(TPP)國家建廠。在中國經濟目前已經面臨很大挑戰的情況下,TPP的出現對中國的製造業、特別是外向型出口型製造業的衝將將會是非常大的。”他說。

中國自始至終沒有參與TPP的談判,但其對TPP的態度出現了一些轉變,從最初的排斥和抱有敵意到後期的“有興趣”和“持開放態度”。中國官方和很多學者長期以來一直批評TPP的談判缺乏透明度,還有人認為,TPP是美國在戰略和經濟上遏制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失去一次製定國際經濟規則機會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認為,TPP協定談判的達成使沒有參與談判的國家失去了製定面向未來的貿易標準的機會。他對美國之音說:“(TPP談判)涉及到在新的時代一部分新的國際經濟規則的製定。沒有參加的國家如果今後要加入這個體系,他們至少失去了製定初始規則的機會。”

時殷弘表示,隨著中國的不斷崛起,美國一直擔心中國會成為國際舞台上游戲規則的製定者,因此奧巴馬政府就聯合11個國家搶先制定一些規則。“現在規則已經定了,如果它們行之有效,那中國就面臨是服從這些規則還是另搞一套,或者是部分另搞一套。但無論如何,這次美國是先贏了一局,中國(的處境)比較被動。”

中國:我們還有RCEP 和FTA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認為,TPP對中國經濟和貿易的影響將會是有限的,至少在短期內不會帶來太大影響。他表示,中國已經在推動產業升級和外貿升級,並且通過設立上海自貿區和其它各自貿區幫助中國的企業提升競爭力。與此同時,中國還在與亞太地區各經濟體開展自貿協定(FTA)的談判,包括中韓自由貿易協定、中國與澳大利亞自由貿易協定、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協定和等。他對美國之音說:“中國是大部分TPP成員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如果是想通過TPP來達到排擠中國的目的,我覺得這個想法不是太現實。”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10月6日對TPP協定達成發表評論時表示,“中方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有助於促進亞太區域一體化的製度建設均持開放態度。”該發言人還表示,中方希望TPP協定與本地區其他自由貿易安排相互促進,共同為亞太地區的貿易投資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中國目前是亞太地區另一個區域經濟一體化協定、即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簡稱RCEP)談判的主要推動者。RCEP以東盟十國為基礎,再加上中、日、韓和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雖然RCEP談判的參與國家更多,但其在標準和涵蓋範圍等方面均不及TPP。

或面臨二次入世之艱

而北京的時殷弘教授認為,中國目前唯有加速深化全面經濟改革才能有機會儘早參與到全球經貿規則的製定過程之中。新華社《關於TPP你需要知道的事》的文章說,未來不排除中國在適宜的時候提出加入TPP。

然而,在TPP協定已經達成的情況下,中國未來要想加入TPP就必須與各成員國進行一對一的談判,有分析認為該過程堪比二次入市。“中國假如將來加入TPP,這個談判可不是輕而易舉的。美國和日本、澳大利亞都談了五年。我想,中國要是加入TPP,這個談判恐怕也不會短到只有一兩年吧。”時殷弘說。

source: 
V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