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文化衝突愈演愈烈

2016.07.14
華沙
和一些中東歐國家不同,在英國脫歐之後,波蘭並沒有看到有退出歐盟的明顯推動力量,但是該國的民族主義運動的影響在持續增強,正在要求對歐盟進行更深的改革。這些籲求主要是由後共產黨時代自由一代的年輕人領導的。他們的觀點和受到納粹和後來共產黨壓制的老一代相比,通常而且反常地更加傳統和保守,

在一次民族主義者的聚會上,共產黨壓制的記憶仍然引發痛苦。

20世紀對波蘭人來說不是一段好時光。曾經是一個種族多元化的國家,世界主義的社會,但是納粹的佔領幾乎清除了波蘭所有的猶太人口。後來,蘇維埃共產主義壓制辯論,毀壞了波蘭的傳統文化。

波蘭是,也感覺是歐洲的一部分,但是不斷湧動的民族主義運動把目標指向歐洲推動的難民配額和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者的權利,因為一些波蘭人感到這些是對傳統文化的威脅。

這種立場遭到活動人士帕維爾·卡斯普薩克的反對,他是1980年代團結工會運動的成員,團結工會運動導致了共產黨統治的終結。現在,他從事反對執政黨限制憲法法院權力的運動。他將之視為與宿敵俄羅斯的宣傳有關聯。

他說:“我覺得這是極端危險的,我認為我們處在西方,我自豪地說我們屬於西方,處在西方的我們低估了這種威脅。這種威脅,我認為真的危險。”

更年輕的波蘭人通常和他們的父輩對自由有著不同的觀點。

被稱為“庫基茲15”的運動,主要是由年輕人組成,實際上比執政的右翼政黨還要右。他們的旗號是:阻止移民。

來自“庫基茲15”的年輕議員帕維爾·斯茲拉姆卡說:“我們用誠實的語言發聲,我們不在意政治正確。我們說出我們所想,我們不用美麗的詞藻裝點簡單的議題。”

發展迅猛的資本主義和1990年代的事業也幫助塑造了年輕人的思維。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一個悖論。

社會學專家拉法爾·潘考斯基說:“對於那些個人親身經歷了二次世界大戰的人們,比如說,納粹的佔領,大屠殺,以及波蘭的獨裁時期,專制主義、極權主義,他們通常比那些沒有經歷過這些時代的年輕人更加傾向於珍惜公民自由。”

對於年輕的民族主義者來說,現代的西歐社會自由主義是敵人。年輕的民族主義者艾迪塔·魯蒂說:“我認為我們的文化是西歐的希望,因為西歐文化正在死亡。”

和其它歐洲國家不同,英國脫歐之後,並沒有驅使波蘭退出歐盟的推動力量,但是波蘭的民族主義運動的影響在持續增強,正在要求對歐盟進行更深的改革。文化的衝突正在東西方之間的歷史戰場上上演。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