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教會組織和牧師呼籲恢復其政治話語權

2017年2月28日

川普總統在競選期間以及就任總統後的首次早餐禱告會上誓言要徹底摧毀“約翰遜修正案”(Johnson Amendment),讓有信仰的人士可以自由發表言論,而不必擔心會受到報復,這是他為了改革華府政治道德體系所進行的“抽乾沼澤”(drain the swamp)行動的一部分。雖然這不是川普施政前100天中的當務之急,但是此言一出,便在美國上下,特別是基督教界產生巨大反響,有關辯論持續發酵且意義重大,因為該修正案一旦被廢除,過去60多年來通過稅法條款禁止教會支持或反對某一競選人的做法就將終止。

約翰遜修正案出台的背景和政治意義

​約翰遜修正案(Johnson Amendment)1954年由時任參議員、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林登·約翰遜(Lyndon Johnson)提出。這條修正案最後融入到美國稅法第501(c)(3)條中,它規定得到免稅資格的教會以及其它非營利組織不得通過直接或間接參與或乾預任何政治競選活動,來支持或反對競選公職的任何候選人,不得募捐支持政治競選或者發表支持或反對某一候選人的聲明。神職人員也不能利用講台來支持某一候選人。一旦從事上述活動,這些團體或個人將失去其免稅資格,相應地給他們提供捐款的人同樣得不到減稅收據。

紐約康奈爾大學法學院教授邁克爾.多夫(Michael Dorf)說,支持這條修正案的論點是,允許教會和其它宗教組織參與政治,違反了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不得確立國教條款。

法庭判決把該條款解釋為任何法律或政府計劃都必須以非宗教為目的,不應鼓勵或抑制某一宗教,不應助長政府乾預宗教事務。

多夫說:“約翰遜修正案背後的基本理念是,允許把給某一組織的捐款用來減稅是政府給予該組織的一種補貼。一旦接受政府補貼,就不應參與政治,因為政府補貼來自於其他納稅人,這些人可能不支持該組織的政治目標。”

多夫進一步指出,約翰遜修正案實際上是有關宗教在公共生活中應有的作用更廣泛辯論的一部分,這個辯論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國建國之初,當時托馬斯.杰弗遜等人主張嚴格實行政教分離。到了20世紀下半葉,法庭也多半維護他提出的這個主張。不過,近些年間,尤其是過去40多年來,保守派宗教人士覺得,法庭在實行政教分離方面走得太遠,使他們在政治上處於不利的地位。他們指出,政府允許其它類型的組織以及個人參與政治,但是作為公共慈善組織的教會參與政治卻要受到懲罰,這種做法對宗教構成了歧視。

基督教界對川普的言論做出積極回應

一些基督教教會和牧師指出,政府實施約翰遜修正案的真實目的是通過給予他們免稅資格來買斷他們在政治上的話語權,禁止他們發表政治言論,特別是反對政府或競選者觀點和政策的言論,結果造成寒蟬效應,有些基督教教會因為害怕失去免稅資格,讓牧師在講道台上刻意迴避政治話題,特別是一些有爭議的社會話題,例如墮胎、同性戀、安樂死、胚胎幹細胞研究等。因此當川普總統提出推翻約翰遜修正案時,很多基督教教會和牧師拍手稱快。

德克薩斯州休斯敦市基督教牧師赫爾南.卡斯塔諾(Hernan Castano)認為,廢除約翰遜修正案是一件大好事,因為它恢復了憲法賦予公民的言論自由權,使牧師們可以在講道台上以及教會裡,向會眾自由地傳講基督教真理。

他說:“教會和牧師因此可以暢所欲言並做好他們份內的事。他們就當今時事發表看法時,不必擔心有人,特別是國稅局會來剝奪他們的免稅資格。”

賓夕法尼亞州“美國牧師網絡”的主席山姆.羅雷爾(Sam Rohrer)說,雖然美國歷史上從未出現過教會因牧師的政治言論而被聯邦政府起訴,或失去501(c)(3)免稅資格的情況。但是約翰遜修正案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威脅。

羅雷爾說:“它(約翰遜修正案)是一種恐嚇戰術,但是,這個恐嚇又是真實存在的。很多牧師因此不敢發表政治言論,並且把責任歸咎於這條修正案。川普總統表示,無論這個恐嚇是真是假,如果牧師們懼怕發表言論,我們就需要廢掉這個法律條款,因為它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施加給任何教會。”

不過,羅雷爾承認,即使廢除這條修正案,牧師們的改變可能也不會很大。

羅雷爾說:“勇敢的牧師一直都在發表他們的看法,他們不畏懼政府。但是,也有很多牧師以約翰遜修正案為藉口對政治閉口不言。我不知道,他們過去沒有這麼做,現在是否就真得會放膽談論政治。我覺得更大的影響在於美國人和教會將會認識到川普總統是宗教自由的朋友,而不是他們的敵人。”

修正約翰遜修正案的法案待國會批准

為了爭取在講道台上自由發表政治言論的權利,全美一些基督教會和牧師發起了“主日講台自由”(Pulpit Freedom Sunday)的倡議活動。這個活動最後演變成“言論自由公平法案”(Free Speech Fairness Act)。這個法案由三名共和黨人—眾議院多數黨黨鞭斯卡萊斯、眾議員希斯以及參議員蘭克福德共同提出。它沒有要求完全廢除約翰遜修正案,而是提出對其進行修改,允許教會和其它慈善組織發表政治言論。一些專家預計,在共和黨控制國會參眾兩院的情況下,這個法案得到通過以及總統簽署的可能性非常大。

設在華盛頓市的保守派組織“家庭研究委員會”宗教自由中心主任(Travis Weber)特拉維斯.韋伯指出,根據約翰遜修正案的規定,牧師不能發表有關政治競選人的言論,因為這會引起參與競選活動的嫌疑,從而受到國​​稅局的審查,而“言論自由公平法案”解決了約翰遜修正案中存在的這個問題。

韋伯說:“該法案在給予教會言論自由的同時,不允許它向競選活動捐資,使自己成為一個競選總部。它解決了教會和牧師們的主要申訴。其主要申訴是言論(不自由),他們需要有在各個方面發表言論的自由,即使這個言論涉及某一競選人或國會成員,他們也希望有表達對此人從政業績看法的自由。”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慈善捐款大國。儘管經濟不景奇,美國人的慈善捐款仍有增無減。根據“捐贈美國基金會”(Giving USA Foundation)2016年6月公佈的一份報告,也是迄今為止最新的一份相關報告,2015年是美國捐贈史上最慷慨的一年,捐款總額高達3732.5億美元,來自個人捐款佔71%,其中給宗教組織的捐款最多,為32%。一些基督教人士認為,在川普總統任內,如果取消對教會和慈善組織政權話語權的限制,同時又保持其免稅資格,美國人的慈善捐款將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反對人士則提出,修改甚至廢除歷史上從未實施過的約翰遜修正案,只會有確立國之嫌,因此毫無意義。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