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4月22日
華盛頓
一提起中國的宗教信仰,西方人最容易聯想的是中國政府對宗教的打壓和壓制,但是,美國一名資深駐北京記者在自己的新書中闡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觀點。他說,面對社會矛盾的加劇,中國人精神生活的缺乏,中國現任國家主席習近平領導的共產黨實際上正為包括儒、釋(佛)、道教在內的所謂中國“傳統”宗教提供支持,希望藉此恢復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從而達到共產黨的治國目標。這名記者還認為,習近平對傳統宗教的支持重現了中國皇權對特定宗教和信仰體系的支持。
中國人的精神飢渴和道德缺失
“我們原想我們不開心是因為我們窮,現在,我們很多人已經不窮了,但是我們仍然不開心。我們意識到有什麼東西缺失了,那就是我們的精神生活。”
這是美國《紐約時報》撰稿人、前《華爾街日報》駐北京記者張彥( Ian Johnson)在自己最近出版的新書《中國的靈魂, 毛之後中國的宗教回歸》(The Souls of China, the Return of Religion After Mao)中援引的一位中國被訪者的心聲。張彥說,這樣的精神飢渴幾乎是目前生活在北到北京、南到香港、東到上海、西到成都的中國中心區域的中國人、主要是漢族人的共同寫照。
張彥說,他之所以把這本書關注的對象限定為佔中國人口91%以上的漢族民眾,是因為漢族人是中國30多年經濟騰飛的最大獲益者,因此,“他們的經濟、政治和精神之旅就是中國之旅”。
張彥4月18日在華盛頓的一個新書發表會上說,中國人精神飢渴源於中國近現代對本國傳統宗教和文化的破壞。張彥認為,這種破壞其實可以追溯到鴉片戰爭時期,並不只是共產黨當政後的一段時期。他說,由於近代的中國在與西方的對抗中屢次失敗,中國人不僅推翻了皇帝,而且還推翻了與之緊密相連的宗教體系和價值觀。他說,當時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認為,中國傳統宗教體系,特別是儒家思想,阻止了中國成為現代進步國家,而共產黨的到來只是加速了這種對傳統的破壞。在中共前領導人毛澤東時代(1949年到1976年),中國大部分廟宇和道觀被破壞殆盡。他認為,現在中國人對精神生活的追求超越了宗教的範疇。
他說:“這不僅僅是宗教的問題,這是國家和民族認同的問題。我們是誰?什麼讓我們成為中國人,作為一個社會,我們有哪些共同的信仰?舊的體係被推翻,用共產主義來替代的努力又遭遇失敗。在改革的階段,最大的原則是致富最光榮,大家只管賺錢,但是不能過問太多的社會和政治問題。這對任何社會來說都是不夠的,特別是中國這樣的國家,幾百年來,甚至幾千年來,中國社會一直由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理念來定義,不管是孔子的儒家學說還是其他宗教或是半宗教的哲學人物的學說。 ”
他在演講中特別談到中國人對自己社會的道德缺失的感嘆。
他說:“中國人看看自己的社會, 他們總是說,他們看到社會缺乏道德,缺乏共同的價值觀。他們總是討論,他們社會中缺乏最少的道德底線。這也是中國人為什麼會轉向宗教,尋求一種精神寄託來改變自己的社會。”
張彥感嘆宗教在中國復興的步伐,他認為,從宗教中尋求精神寄託是宗教在毛澤東時代後中國宗教復興的一個重要原因。根據美國人權組織自由之家的最新報告,中國目前擁有1億8千5百萬到2億5千萬佛教信徒、大約6千萬到8千萬基督教新教教徒、2千1百萬到2千3百萬穆斯林、7百萬到2千萬法輪功練習者、 1千2百萬基督教天主教徒和6到8百萬藏傳佛教信徒。
習近平希望藉助宗教恢復中國的精神生活
張彥說,與西方認為的中國共產黨對宗教無分別打壓不同,習近平領導的中國共產黨正在謀劃重大宗教路線的轉變:通過支持某些宗教來恢復中國精神生活的活力。他在給《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中寫道:“面對社會矛盾加劇,經濟增長放緩,中國政府正求助於宗教,藉以鞏固自身權力。”
張彥的新書關注了幾個群體:北京佛教徒、山西道教、成都的基督教、在浙江山洞裡冥想打坐的大師們以及中國共產黨政府。
他說,雖然中共在宗教信仰方面仍然設有“禁區”,但是,過去五年來,中國民眾的大多數宗教信仰還是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鼓勵。
他說:“政府不再對大多數的宗教信仰行為抱持敵視態度。當然這其中還是有'禁區', 有出問題的地方。最明顯的禁區就是與國外的聯繫。中國政府最不希望外國力量參與宗教。所以,佛教是沒問題的,除非你提藏傳佛教或是達賴喇嘛;伊斯蘭也沒有問題,很多中國穆斯林並沒有受到大的歧視,但是,新疆的穆斯林,因為他們可能會與外國有聯繫,這是個禁區;天主教與梵蒂岡的聯繫;基督教新教,因為很多團體與外國有聯繫,特別是與美國華裔新教團體的聯繫,從那裡獲得技術和知識,也有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張彥因為撰寫有關法輪功如何在中國被打壓的報導,獲得新聞界的最高獎項普利策獎。
張彥認為,中國的傳統宗教包括“儒釋道”在內之所以成為宗教界的贏家,是因為習近平政府希望利用傳統宗教文化來達到自己的治國目標。他提到習近平上台後的兩個重要任務: 第一是反腐,不管是鞏固權力也好,還是真的希望治理政府官員的瀆職。第二項就是發動全國性的運動,促使共產黨擁抱傳統的價值觀。張彥認為,兩者是相關聯的,這兩個目標都是習近平為中國缺乏最起碼的道德標準尋找的答案。不過,他也提到,習近平對中國宗教的興趣早在他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之前就已經體現,時任中國河北正定地方領導人的習近平幫助修建了正定城最有名的佛教勝地臨濟寺。
他說:“在前幾屆政府時期,在江澤民和胡錦濤時代,我們看到他們已經給予宗教的一定自由。宗教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左右得到發展。但是,在習近平的時代,我們看到習近平政府努力利用宗教來達到政府的目標。”
習近平上台後的一些行動也提供了佐證。2013年11月,習近平前往山東曲阜考察,參觀孔府和孔子研究院。習近平還表示,他要好好研讀兩本書《孔子家語通解》和《論語詮解》。外界認為,習近平此行傳達了一個信息,那就是他希望能夠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習近平在考察時還說,“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
2014年,習近平訪問總部設在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並發表演講,論述中國佛教和中國文化。他說:“佛教產生於古代印度,但傳入中國後,經過長期演化,佛教同中國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發展,最終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給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文學藝術、禮儀習俗等留下了深刻影響。”
2016年4月,習近平發表重要的宗教講話,更明確地指出了宗教與治國的聯繫。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宗教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必須處理好的重大問題,宗教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關係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關係社會和諧、民族團結,關係國家安全和祖國統一。” 他還明確表示, 要讓宗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張彥認為,習近平之所以支持中國的傳統宗教是因為中國傳統宗教的理念與中國政府的目標更為契合。他在接受美國之音記者採訪時說:“他們可能認為中國傳統宗教與中國文化更能共存。他們擔心其他的宗教可能會引起反政府的活動。基督教在一些異議人士、人權團體和維權律師團體中的作用,讓政府感到擔憂,他們認為基督教仍然是一個外國的宗教,這也是一個典型的共產黨的觀點,所以他們不支持。”
在他的書裡,他這樣解釋中國政府對儒家學術感興趣的原因:“儒家提供了一個即時和'中國製造'的價值體系。這個體係長期以來已經將中國聯繫在一起……不過,這是一個被簡單化的儒家體系,強調等級制度和下層對上層的義務。”
無獨有偶,美國自由之家的2月份的一份報告也指出,與打壓基督教和部分伊斯蘭教不同,習近平政府支持源自亞洲的傳統宗教。報導說,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來說,他們把中國佛教和道教看成實現中國共產黨在海內外政治和經濟目標的一個重要渠道。
這份報導還援引中國人民大學這學院教授方立天的話說:“佛教理想與中國夢的價值契合、會通,構成了團結佛教界力量,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夢想而奮鬥的思想基礎。 ”
傳統宗教也可能帶來反彈
張彥認為,習近平擁抱宗教的舉動受到了大多數中國人的熱烈歡迎。雖然基督徒或許不喜歡他的觀點,但其他很多人都以積極的眼光看待他對傳統宗教的支持--這重現了中國皇權對特定宗教和信仰體系的支持。
不過,他同時也指出,中國政府鼓勵傳統價值的回歸可能會帶來自己不願意看到的效應,那就是“甦醒的國家良心”。(a reawakened national conscience )他解釋說,比如,傳統宗教價值觀中的“天”的概念就代表了對“公平、公正和尊重”的追求,這種追求高於任何一個政府。
他說, 雖然傳統的佛家和道家強調內省,但是這只是開始,之後,改變會擴大到家庭、社區和國家。他還指出,1980年代和1990年代,在台灣,正是堅信道教和佛教的人們將台灣變成了一個民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