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5月24日
第70屆世界衛生大會選舉埃塞俄比亞政府提名和獲得非洲聯盟支持的埃塞俄比亞前外交部長特德羅斯·阿達諾姆(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出任下一屆世界衛生組織的總幹事。 他是繼來自中國的陳馮富珍之後,又一位產生於發展中國家的總幹事,也是世衛組織近70年曆史中首位來自非洲的總幹事。 阿達諾姆在當選後的第二天在日內瓦舉行了記者會,暢談了他對世界衛生組織未來重點工作和戰略的設想。 他表示,未來存在許多艱鉅挑戰,但這些挑戰也給人類實現人人享有健康生活的願景提供了機遇。
阿達諾姆在日內瓦的記者會上表示,他深刻地感到即將肩負的使命的神聖與崇高。 他說,自己到過世界的許多地方,旅行使他感到這個世界的美麗之處,同時也讓他看到了世界面臨的挑戰。 通過旅行他還目睹了世界的多樣性,讓他認識到每一個地方都存在不同的形勢,需要用不同的方案來解決不同的問題、滿足不同的需要。 這種需要可能是處於國家層面,也可能涉及區域的範圍。
阿達諾姆在競選綱領中表示,如果當選將在世衛組織轉型、所有人享有健康、衛生安全、婦女兒童和青少年以及氣候和環境變化對健康產生的影響等重點領域著手開展工作,推動世界衛生組織進行改革,更好地為世界人民服務。 他在24日的記者會上表示,世界衛生組織的會員國需要做出加倍努力,向自己的人民提供衛生保健,使國際衛生條例得到真正落實。
阿達諾姆表示,70年前世界衛生組織成立的初衷在今天依然具有現實意義:就是向所有人提供衛生保健。 所有的道路都應指向全民醫保,這一信條應當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工作重心。 雖然世界在1948年已經承諾要為所有人提供衛生保健,但至今仍有一半的人口無法獲得這一權利。 他認為現在是我們採取行動的時候了,整個世界都在要求將衛生保健作為一項權利,一項目標加以實現。
與阿達諾姆一同進入最後一輪角逐的其他兩名候選人分別是來自英國的納巴羅(David Nabarro)和來自巴基斯坦的尼什塔爾(Sania Nishtar)。 最後一輪的投票以無記名方式進行。 根據選舉《議事規則》,新任總幹事應以明確和明顯多數票獲得任命。 世界衛生組織目前擁有194個會員國,因此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堅定支持在選舉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阿達諾姆在獲勝後舉行的記者會上在回答中國記者的提問時談到了世界衛生組織與中國的關係以及中國可以在世界衛生領域可以發揮的作用。
阿達諾姆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在1月和5月分別同中國簽署了一項合作備忘錄和行動綱領。 接下來是如何落實這些文件。 世界衛生組織是一個多邊機構,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小,中國對這一點了解得非常清楚,因此中國支持加強世界衛生組織這一多邊機構。 然而,在合作方面存在著多邊和雙邊兩個層面,雙邊合作也非常重要。 在他擔任埃塞俄比亞衛生部長時我對於中國開展的雙邊合作項目非常了解並且從中受益。 在合作方面,的確可以在雙邊與多邊兩個層面同時著手。 中國將在8月份舉行一個同“一帶一路”倡議有關的會議,他希望這一會議將在世界衛生領域帶來具體成果。
今年52歲的阿達諾姆出生在厄立特里亞的阿斯馬拉。 阿斯馬拉之前屬於埃塞俄比亞的領土,因此他目前擁有埃塞俄比亞的國籍。 阿達諾姆具有紮實的衛生專業背景。 他曾在厄立特里亞阿斯馬拉大學學習生物學,然後分別在英國倫敦大學和英國諾丁漢大學攻讀傳染病免疫學和社區衛生專業,並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在當選為世衛組織下任總幹事之前,阿達諾姆曾在2012-2016年間擔任埃塞俄比亞外交部長,於2005-2012年擔任該國衛生部長。 他還曾擔任全球抗擊艾滋病、結核病和瘧疾基金理事會主席、遏制瘧疾夥伴關係理事會主席,以及孕產婦、新生兒和兒童衛生夥伴關係理事會聯合主席。 作為埃塞俄比亞衛生部長,阿達諾姆領導了該國衛生系統的全面改革工作,包括擴展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了3500個醫療中心和1萬6000個醫療點,使衛生人力增加了3萬8000多人,並啟動融資機制,擴大醫療保險覆蓋面。 作為外交部長,他領導了“亞的斯亞貝巴行動議程”的談判工作,其中有193個國家承諾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必要資金。 作為全球基金和遏制瘧疾夥伴關係主席,他使兩個組織籌集到了創紀錄的資金,並製定了《全球瘧疾行動計劃》,這使遏制瘧疾夥伴關係擴大到了非洲以外的亞洲和拉丁美洲。
按照世界衛生大會有關選舉總幹事問題的決議,在強調專業資格和誠信的極度重要性以及適當考慮公平地域代表性和兩性平衡的必要性的同時,世界衛生大會執行委員會提名的候選人應當符合以下標準:具備衛生領域強有力的技術背景,包括公共衛生經驗;熟悉國際衛生事務並擁有廣泛經驗;具備明顯的領導才乾和經驗;擁有傑出的溝通和宣傳技巧;具備明顯的組織管理能力;具備對文化、社會和政治差異的敏感性;有對世衛組織使命和目標的強烈承諾;如同要求本組織所有職員那樣身體健康;在執行委員會和衛生大會的至少一種正式工作語言方面具備充足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