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中國時間: 19:27 2016年01月25日星期一
美國國務卿克里星期一說,他預計敘利亞和談可能展開的日期將在幾天內變得比較明朗。

聯合國希望敘利亞政府與反對派成員能從星期一開始在日內瓦舉行談判,但由於圍繞應邀請誰參與談判的問題存在分歧,這一過程受到延誤。

聯合國敘利亞問題特使德米斯圖拉將於星期一晚些時候就有關情況做出說明。

克里在訪問老撾期間表示,等待幾天,以便將有關程序安排妥當,總比和談在第一天就破裂要好。

克里重申了美國對敘利亞反對派的支持。此前敘利亞反對派官員表示,他們感到自己是在壓力下被迫參加談判的。

中國時間: 18:24 2016年01月23日星期六
華盛頓
中國海事局星期五從網站上撤下了在南中國海設置深水石油鑽井平台的通知。2天前,越南提出抗議,警告中國不要在有爭議水域進行鑽探,以免再次發生對峙局面。

越南外交部發言人黎海平1月19號在河內表示,在1月16日晚,“中國海洋石油981鑽井平台已遷移至距越中領海基線假設中線以東約21.4海里處”。

中國時間: 18:53 2016年01月22日星期五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日前發布2015年度民主指數報告,香港的排名從第66位下滑到第67位,而中國大陸則從第144位上升到第136位,但依然屬於“專制政權”。

經濟學人智庫的年度民主指數一般從五個方面評分,包括選舉程序及多元化、公民自由、政府運作、政治參與及政治文化。按照總分成績劃分各國和地區為“完全民主”、“混合民主”、“混合政權”以及“專制政權”。

中國時間: 18:31 2016年01月22日星期五
華盛頓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結束對沙特阿拉伯的訪問後抵達開羅,繼續他為其五天的中東之行,其間中國與埃及簽署多項經貿合作協議,包括給埃及銀行業提供巨額貸款。分析認為,擴大經貿合作是習近平給中東問題帶去的「中國方案」。

埃及是與中國最早建立外交關係的阿拉伯國家,但上一次中國國家元首訪問埃及還是在2004年。此次習近平訪問埃及正值中國與埃及建交60週年。

中國時間: 18:29 2016年01月21日星期四
華盛頓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6年首次對外訪問選擇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三個中東國家備受關注。由於中東一直是國際事務中的熱點地區,再加上沙特與伊朗這兩個“宿敵”剛剛宣布斷交,習近平此次中東之行顯示中國的中東政策在“穩中求變”。但也有分析指出,習近平開年首訪選中東更多的是出於自身利益考慮,而不是要更多地介入錯綜複雜的中東事務。配合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

中國時間: 18:33 2016年01月20日星期三
美國國務卿克里即將出訪歐洲、中東和亞洲,討論包括爭取實現敘利亞政局穩定以及朝鮮最近進行核試驗等一系列問題。

克里星期三將抵達此次出訪的第一站瑞士,預計4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將出席在瑞士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

美國副總統拜登和國防部長卡特也將出席這一年度會議。

美國國務院一位高層官員說,克里將在會上闡述四個要點,即遏制腐敗、潔淨能源、擴大互聯網的使用範圍以及環保。

伊朗國防部長德赫甘星期一說,美國針對伊朗彈道導彈項目實施的新制裁不會對其導彈研發進程產生任何影響。

美國星期日實施新的製裁措施,制裁對像是5名伊朗籍人和一個與伊朗被禁導彈活動有關的公司網絡。在此之前,美國取消了針對伊朗核項目的經濟制裁。

德赫甘說,針對伊朗彈道導彈項目的製裁顯示美國對伊朗懷有敵意。他誓言很快將公佈的伊朗導彈研發的新進展。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安薩里說,美國實施新制裁是不合法的。

伊朗去年底進行的兩次彈道導彈試驗招緻美國和其他西方大國的譴責,他們說試驗違反了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伊朗則辯稱試驗屬於國家安全問題。

中國時間: 19:26 2016年01月19日星期二
華盛頓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星期二(1月19日)開始對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中東三國的訪問。由於伊朗和沙特剛剛斷交,習近平此次訪問能否擔當“斡旋”角色,幫助緩解中東局勢,備受關注。有分析人士說,只有中國才是中東局勢的調停者。不過,他們也承認,儘管如此,中國是無法取代美國在中東的地位。與此同時,有中國學者指出,“中東斡旋”並不是習近平此行的主要目的,推進“一路一帶”才是。

中國時間: 19:46 2016年01月18日星期一
美國總統奧巴馬讚揚在24小時之內促成與伊朗關係重要里程碑事件當中,美國強有力的外交所發揮的作用。這些事件包括證實德黑蘭大幅縮減其核項目的規模,釋放美國囚犯,以及解決了一項歷時30年的資金爭端。

奧巴馬總統星期天在獲知所有被伊朗釋放的5名美國人已經離開伊朗的消息被證實後,發表了上述講話。

奧巴馬總統對全國民眾說:“這是美好的一天。在運用外交手段直接與伊朗人進行接觸之後,我們看到了成效。”

中國時間: 13:39 2016年01月17日星期日
北京
對於台灣四年一度的總統選舉情況,中國大陸媒體報導不是很多,但是仍有一些中國民眾對這次可能對兩岸關係產生深遠影響的選舉坦率表達了關注和看法。台灣選舉結果揭曉前夕,美國之音記者葉兵在北京街頭對過往行人作了隨機採訪,其中有些市民對中國大陸未來的民主之路表示謹慎樂觀。我們一起來聽聽北京的普通市民怎麼說。

外企職員張女士說:“不是特別關注(台灣領導人選舉),大概知道有幾個候選人。”

從事建築工程的市民張先生:“通過新聞報導,或多或少知道一點,但了解的不是很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