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照片: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在民進黨酒會演講

華盛頓
2016.10.01

9月29日是台灣民進黨創黨30週年,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薄瑞光在華盛頓一個慶祝酒會中,表揚台灣實行多黨製成功的民主成就,同時也分享了一段他與一名中國記者訪談的經過。他說,台灣的例子正好可以證明,那些認為民主不適用於亞洲國家的說法完全是錯誤的

薄瑞光(Raymond Burghardt)星期四晚間在民進黨駐美代表處

2016.10.01

華盛頓
美國國會議員說,有關富國銀行(Wells Fargo)開設假賬戶的醜聞注定會損害整個金融界的信譽。本星期,國會參眾兩院先後舉行聽證,調查富國銀行為滿足業務定額而欺瞞客戶設立數百萬個虛幻的儲蓄和信用卡賬戶的指稱。富國銀行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約翰·施通普夫在國會面對了新一波的拷問。他雖然一再道歉,卻聲稱自己沒有做錯任何事。

富國銀行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約翰·施通普夫星期四重返國會,雙方的對話仍然充滿火藥味。

2016.10.01
舊金山
亞裔美國人占美國人口的6%,大量聚居在像加州這樣的州。他們是一個多樣的群體,對移民、經濟和美國對他們祖國的政策方面有共同的關切。這在即將來臨的總統大選中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在舊金山,老一輩亞裔移民仍然保持著他們的傳統,而年輕人則處於兩種文化之間。

馬世云(Fiona Ma)是加州民選官員。她說:“令人擔憂的是我們會變成、被看作和同化成美國文化的一部分。”

韓裔美國人注重他們的雙重傳統。

在舊金山的小西貢,對中國在亞洲不斷發展的角色的擔憂摻雜在了人們每天擔憂的事務中。

2016.09.30
華盛頓
2016年台灣第3次政黨輪替後,要求美國政府重新審視對台政策的呼聲再起,美國國會議員近日也提出《台灣旅行法》,希望以立法方式讓美國解除對台灣高層領導人訪美的禁令。不過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美台官方交往互動越是低調效果越好,重要的是能夠促進彼此的共同利益。

2016.09.27
舊金山
現在仍有許多人尚未決定要支持誰成為下屆美國總統。不用擔心,有新的科技工具可以幫助他們。通過它們,選民們可以很容易了解候選人的信息以及大選中的議題。科技領域的一些人說,這些科技工具是“破話式的創新”,瓦解了人們參與政治的舊有方式,並創造了嶄新的方式。

Brigade(隊伍)公司和許多矽谷典型的初創公司很像,提供外賣午餐,辦公室裡還有吧台。但是這家公司在政治上的有所作為卻與眾不同。無黨派的Brigade公司試圖改變人們的政治參與習慣,並且提高人們的政治參與度。

2016.09.27

紐約州亨普斯特德
年輕人是美國最有力量的選民集團之一,然而,眼下美國全國大選已進入最後關頭,而候選人卻擔心,年輕人對選舉越來越缺乏熱情,這可能會嚴重影響投票結果。位於紐約市東部11公里處的霍夫斯特拉大學是首次總統候選人辯論的場地。這裡的學生向美國之音闡述了他們的擔憂。

在霍夫斯特拉大學的課堂上與任何一個學生談話,他們都會告訴你今年的大選很重要。

學生伯尼·丹樂說:"我覺得這可能是美國歷史上反差最鮮明的選擇。”

2016.09.24.
紐約聯合國總部
從伊朗到敘利亞、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區以及伊拉克,中東議題仍然是此次聯合國代表大會的辯論焦點。

去年7月的時候,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幾個大國和伊朗之間就伊朗的核項目問題達成了協議,也就是《聯合全面行動計劃》。伊朗總統魯哈尼在聯大會議上發言期間,呼籲美國加快履行協議的義務。

魯哈尼說:“過去幾個月來,美國沒有全面遵守《聯合全面行動計劃》,這是錯誤的做法,應當予以糾正。”

讓伊朗不滿的一個原因是,外國銀行不大情願同伊朗做生意。

2016.09.24 .
華盛頓
美國眾議院兩個小組委員會這個星期就南中國海問題舉行了分別聽證。國會議員們最關注的話題是南中國海為什麼對美國很重要。議員們擔心中國會在美國新舊總統交替期間,在南中國海採取挑釁的行動,來挑戰美國的決心和承諾。專家們在作證時呼籲美國在南中國海地區展示決心。

9月21日,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下屬的海權暨軍力投射小組委員會就南中國海問題舉行了聽證。在聽證會上,小組委員會主席福布斯(Randy Forbes)表示擔心,中國會在奧巴馬總統任期的最後期間和新總統上台期間,採取挑釁的動作。

照片:2016年9月23日,台灣外交部長李大維舉行記者會,證實台灣未獲邀請參加國際民航組織大會。

2016.09.23
台北
台灣表示,由於在最後時刻未如願能接到國際民航組織(ICAO)的邀請函,確認將無法參加即將於9月27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召開的國際民航組織大會。這是台灣總統蔡英文就職以來,台灣外交遭遇的首個重大挫折。蔡英文表示,這是對台灣極不公平的待遇,也是國際航空安全的重大損失。台灣外交部長李大維說,台灣政府對此表示強烈的遺憾和不滿。

2016.09.20
華盛頓
雖然美國經濟在過去七年間一直呈復甦態勢,但在眼下的選舉季節,美國民眾對於經濟狀況的不滿仍然是引起民怨的一個關鍵驅動因素。儘管新的經濟數據顯示更多人得到了工作。

丹尼絲•埃爾博每月都會收到成堆的賬單。埃爾博要照顧98歲高齡的母親。全家的食物與藥品的開銷一直在上漲,但家庭收入卻不見漲。

她說:“想要保持和過去一樣的生活標準真的特別難。我們已經無法過上過去那種生活了。有的文章說,現在有一場針對中產階級的戰爭”。